🐶 比特犬禁養!6種危險犬隻外出需防護,飼主必知管理規範

近來發生的比特犬襲人事件再次引發社會關注,也讓許多飼主重新檢視自家犬隻的管理方式。其實,比特犬早在3年前(民國111年)就被農業部列為「禁止飼養或輸入」的犬種,而已飼養的比特犬則需登記備案。此外,還有6種犬隻被列為「危險性犬種」,外出時必須做好防護措施,以確保公共安全🐕‍🦺

本篇將整理比特犬禁養規範、6種危險犬種的管理規定,以及如何正確照顧這些大型犬隻,避免意外發生。

📌 比特犬禁養令,飼主須登記管理

比特犬因體格壯碩、咬合力強,且部分個體具攻擊性,農業部於111年3月11日正式公告「禁止輸入與飼養比特犬」,包括以下品種:

🔹 美國比特鬥牛犬(American Pit Bull Terrier / American Pit Bull)

🔹 美國史大佛夏牛頭犬(American Staffordshire Terrier)

雖然全面禁止新飼養和進口,但已經飼養的比特犬不會被強制沒收,而是規定必須在112年2月28日前向主管機關登記,以納入管理。然而,即使登記後,飼主仍須負起完全的安全責任,確保犬隻不會對他人造成危害。

🚨 比特犬襲擊事件:11天內連續攻擊行人

日前台北市發生比特犬「Lucky」在短短11天內跳窗襲擊兩名機車騎士的事件,引發社會熱議。動保單位認定飼主無法妥善管理犬隻,因此依動物保護法裁罰20萬元,並沒入該犬隻

📌 違規裁罰依據

🔸 動物保護法第7條:飼主應善盡照護責任,若因疏忽造成他人傷害,將依法處罰。

🔸 動物保護法第32條:飼主應確保犬隻不影響公共安全,違者可處罰鍰並沒收犬隻。

這起事件再次凸顯,比特犬並非所有個體都具攻擊性,但一旦攻擊行為發生,往往後果嚴重,因此飼主必須投入更多耐心與資源,確保正確管理犬隻。

為了不錯過任何一則重要資訊,建議飼主下載「PetView—寵物生活APP」,並打開「通知」,以便能隨時接收第一手消息!

📌 6種「危險性犬隻」,外出須防護!

除了比特犬,農業部也將以下6種犬隻列為「危險犬種」,並訂定嚴格的外出管理規範

⚠️ 危險性犬種名單

🐶 比特犬(Pit Bull)

🐶 日本土佐犬(Tosa Inu)

🐶 紐波利頓犬(Neapolitan Mastiff)

🐶 阿根廷杜告犬(Dogo Argentino)

🐶 巴西菲勒犬(Fila Brasileiro)

🐶 獒犬(包含西藏獒犬、鬥牛獒犬、義大利獒犬、波爾多獒犬)

📌 外出時,這些犬隻的管理規範如下:

牽繩長度不可超過1.5公尺,確保飼主可隨時控制犬隻。

須配戴透氣口罩,防止犬隻攻擊人或其他動物。

需由成年人陪同,避免犬隻暴衝或失控。

若搭乘公共交通工具,需使用堅固金屬籠運輸,確保周圍乘客安全。

🔍 違反規定將面臨罰鍰!

若飼主未遵守這些規範,依據動保法可被裁罰,且可能影響犬隻的飼養權利。

📌 飼養大型犬需要注意什麼?

雖然比特犬與其他危險犬種具有強大體能,但這並不代表所有個體都是攻擊性的,飼養方式、環境、社會化訓練才是關鍵!

🔸 ✅ 提供足夠的活動與訓練

這類犬種擁有極高的運動需求,每日需進行長時間的運動與訓練,否則容易因精力過剩而產生行為問題。

🔸 ✅ 提早進行社會化訓練

從幼犬開始,讓狗狗習慣與陌生人、其他狗狗相處,可降低對陌生環境的恐懼感與攻擊行為。

🔸 ✅ 建立清楚的規矩與領導地位

這類犬隻通常比較強勢,若飼主無法建立明確的規矩,狗狗可能會試圖主導家庭成員。因此,正向訓練與穩定的領導非常重要!

🔸 ✅ 確保定期健康檢查與絕育

絕育可降低攻擊性與領地意識,並減少逃跑、攻擊同類的機率。

危險犬種真的不能養嗎?

比特犬與其他危險犬種並非天生具有攻擊性,但因為體能強大,若飼主無法妥善管理,就容易發生無法挽回的意外。政府的規範是為了確保社會安全,而作為飼主,更應該投入時間與心力,確保毛孩的行為受控、不對他人造成困擾!

🐶 你家飼養這些犬種呢?來 PetView—寵物生活APP 分享你的毛孩故事,讓我們一起為寵物創造更安全、友善的環境吧💬✨

Share Menu
返回頂端